close

  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鄉德勝村新修的風雨橋。本文照片均為本報記者 童迪 攝
  德勝村村民段再輝(左)和他的母親。
  本報記者 夏似飛 冒蕞 通訊員 黃艷萍
  城步,一個地處湘西南邊陲的苗族自治縣,那裡有美麗的“南方呼倫貝爾”——南山牧場;那裡也有125個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貧困村,占全縣行政村的42.8%,數量居全省各縣市區之首。10月15日至16日,記者來到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鄉德勝村蹲點,瞭解苗鄉脫貧解困進展,感受少數民族高寒山村正在演繹的新變化。
  【蹲點日記】
  10月15日 晴 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鄉德勝村 海拔830米
  一條翻山越嶺的水泥路,承載村民長長的期盼
  出城步縣城向西南60公里處,088縣道分開兩邊,向西去往通道侗族自治縣,向南連接南山牧場。十幾棟房屋在這個三岔路口沿街而立,這便是德勝村的中心地區——兩河口。
  “德勝村平均海拔830米左右,目前有村民560人,其中貧困人口220人。”前來迎接的村支書楊進甲給我們介紹。
  “村裡的9個組散落在周邊8個山頭上,分佈十分稀散。最遠的組要爬四五公里山路才能到。”楊進甲攤開手掌打了個比方,“兩河口”的位置處在掌心,各個村組的位置則處在其他不同的手指指尖處。
  楊進甲告訴我們,因為山高坡陡,加上資金困難,過去,德勝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幾近空白。到組裡連條能走車的土路都沒有,人畜飲水、灌溉只能自己挖渠接管,用電全靠鄉裡小水電站,輸電線路老化嚴重,斷電、電壓不穩是常事。
  “去年起,德勝村被納入少數民族高寒山區脫貧解困計劃籠子,縣扶貧辦按政策下撥了100萬元專項資金,縣發改局、氣象局等部門先後來到村裡掛點幫扶,從此,村裡的面貌一天一個樣。”楊進甲領著我們翻山越嶺深入各組實地感受村裡新變化。
  車沿著縣道旁一條岔路開往2組所在地“頂寨”,這條3.5米寬的水泥路在山間蜿蜒上升,一側是山壁,另一側則是深不見底的陡崖。
  通往“頂寨”的水泥路是去年8月在原有的一條土石路的基礎上建成的,全長2.2公里。楊進甲介紹:“一共投資了60萬元,其中48萬元是專項資金,村民自己籌集了12萬元。”
  一路蜿蜒爬升,終於登上“頂寨”,手機軟件上顯示當地海拔是927米,2組的17戶、74位村民就散居在這裡。路的盡頭再爬上一個山坡,就是村民吳運康的家。農忙時節已過,這位57歲的苗族漢子和妻子袁翠蘭正在家裡腌制剁辣椒。
  “以前那條坑坑窪窪的泥巴路,下一點雨就走不得,要去鄉裡、縣城買物資,把農作物運出去銷售都很難。這麼多年我們一直盼著有條水泥路。”談到路的事,老吳深有感觸:“現在路修好了,晴天雨天都能走,騎摩托車走到‘兩河口’只要20分鐘,比以前方便多了!”
  “這筆專項資金是我們以前做夢都夢不到的,但是村裡過去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太多,要‘一步到位’還是有難度。”為了避免專項資金被“撒胡椒面”,德勝村決定“握緊拳頭辦大事”、逐組分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先是完成了2組的道路硬化和自來水工程,接著,又對其他幾條通組的土石路進行了加固、擴寬,為今後路面硬化打下基礎,目前,每個組都能通車。
  楊進甲還給我們分享了好消息:近期,縣電力、水利部門的工作人員就會來德勝村做農村人畜飲水和農網改造兩項工程的相關前期工作,爭取到明年全面解決各村組的用水和用電問題。
  10月16日 晴 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鄉德勝村 海拔830米
  有限的補助,播種無限希望
  下午3點,德勝村7組村民段再輝正在自家屋頂“撿瓦”(把破損的舊瓦撿走換上新瓦片),7組所在的山頭叫“塘秀”,距離“兩河口”4公里。見記者前來走訪,老段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屋喝茶。
  幾條矮凳、數碗清茶,老段與我們講起白話來。他告訴我們,妻子多年前不幸病逝,自己既當爹又當媽,辛苦養育唯一的女兒麗萍,眼看女兒已在鄉中學念初中,由於經濟拮据,學費一直讓他犯愁。去年開始,縣扶貧辦將她列為“雨露計劃”幫扶對象,每年補助學費1500元,今年已經是受補的第二年。
  無獨有偶,老段的侄子段才元也是上一批“雨露計劃”的幫扶對象。小伙子靠著這筆幫扶資金順利從職校畢業,在長沙一家汽修廠找到了工作,每個月有3、4千塊收入。老段說著,眼裡充滿了感激:“我們不圖別的,只希望下一代能夠靠知識改變命運,不再像我們一樣繼續在大山裡受窮。”
  “扶貧先扶智”;“既要輸血,更要造血。”近年來,城步有針對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扶貧政策,如為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推出了“雨露計劃”;為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儘快脫貧,實施了“兩項制度銜接幫扶項目”,即將低保和開髮式扶貧兩項政策銜接起來,既給生活補助,又給生產補助。
  7組村民楊東志,就是“兩項制度銜接幫扶項目”的受益者。楊東志兩個兒子分別在城步一中和長安營鄉中心小學上學,日子一直過得緊緊巴巴。去年起,村裡為他申請了“兩項制度銜接”幫扶項目,每年可獲得1600元補助。
  老楊說,自己一直尋思著將自家的20畝荒山種上杉木等用材林,卻苦於沒有資金購苗、請人幫工,這筆資金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現在你也有了個小小的‘綠色銀行’了。”大家都為老楊感到高興。老楊也笑著點點頭:“現在林子長勢不錯,等以後樹木成材後賣掉,供兒子念大學、讀研究生!”
  “補助雖不多,但對老段、老楊這樣有迫切需求的群眾卻能發揮大作用。山區村困難群眾多,希望上級能夠在幫扶政策上多向我們傾斜。”村主任楊東會告訴我們,在德勝村,享受“雨露計劃”的學生已有8位,“兩項制度銜接”項目先後為100多名村民提供了補助資金。
  今天的小山村,明天要當“景區新門戶”
  夜幕降臨,我們來到德勝村1、3組所在地“老寨”,一座青瓦覆頂、杉木作梁的苗家風雨橋橫跨在穿村而過的新寨河上。
  村會計吳文富給我們當起了“導游”:“這裡原本只有一座1米寬的石板橋。今年縣裡投資25萬元建起了這座2.5米寬的風雨橋,不僅方便了群眾,還為正在規劃建設中的長安營‘十里長寨’景區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
  “長安營”,因乾隆年間朝廷在當地設軍事駐地得名。斑駁的古城牆、孤獨的大炮台、廢棄的跑馬槽……仿佛仍在訴說著當年的硝煙與繁華。如今,長安營因它獨特的歷史和民族風情,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來參觀游覽。
  長安營鄉黨委書記楊萬焱介紹,縣裡計劃在長安營鄉打造一個名為“十里長寨”的民族風情特色景區,德勝村不僅在規劃範圍內,而且將是“十里長寨”的第一站。德勝村應該借助扶貧的東風,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結合旅游開發,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等。“希望上級部門能夠從建設規劃、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強對村一級的指導。”
  臨別時,村民歡迎我們有空再來德勝村,參觀“十里長寨”的“新門戶”。大家以油茶當酒,祝福德勝村的未來越來越好。
  ■背景鏈接
  城步苗族自治縣是全國5個苗族自治縣之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125個高寒山區行政村中,處於貧困線以下的扶貧對象有35220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60%。
  2012年起,城步開始高寒山區脫貧解困試點工作,首批試點在西岩鎮12個村實施,整合各類資金892萬元,共修建村組道路47.1公里,修建人畜飲水工程18處,建設農田水利五小工程8處,幫助貧困對象發展高山延季蔬菜、金銀花等產業項目,種植面積達1500多畝。通過實施脫貧解困幫扶,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明顯提高。
  2013年,在試點的基礎上,該縣又在22個高寒山區貧困村實施脫貧解困計劃,今年又新增實施35個村。  (原標題:扶貧決戰:積小勝為大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f02cfdlj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